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会建设 > 研究会活动

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举办2024年学术年会暨
“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现代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研讨会

  •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1日
  • 【字体:
  • 当前阅读量:

  2024年12月8日,由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近代法研究中心承办的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现代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柴荣出席,北京市法学会联络部主任范军代表北京市法学会出席会议并致辞。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陈新宇教授主持开幕式。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德嘉就今年的工作情况作了汇报。会议邀请研究会学术顾问、西北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武树臣,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国政法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沈厚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生作主旨演讲。来自京内外10余所高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思想理念、制度文化展开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讨论。

  范军在致辞中,就举办好主题研讨活动、推进研究会建设与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责任感,担当职责使命。找准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积极践行成立时的宗旨,立足专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学术研究平台,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力推进中国法律文化研究工作,为推动党和国家、首都的法治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强化政治性,切实把准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有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论述,强化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意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中央确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理念和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研究会建设与发展的方针指引、思路谋划、部署安排、日常管理等各方面,切实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强化实践性,促进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注意大胆吸收政治立场坚定、学术涵养深厚、为学作风扎实的中青年人才到研究会中,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加强与实务部门沟通,增强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找准切入点、结合点与合作点,充分发挥中青年专家学者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年富力强优势作用,促进理论成果的实际转化,积极服务于国家、首都鲜活的法治实践。

  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巍涛主持主旨演讲。武树臣教授在作题为《孔子“听讼犹夷”与“无讼”新说》的学术演讲时认为,“无讼”本义是法官依证据判决后,使当事人服判息讼,做到案结事了。孔子是具有诉讼实践经验的法官,孔子在诉讼中强调法官裁判的目标在于服判息讼,同时注意先例的严肃性。沈厚铎教授在演讲中提出:《叙雪堂故事》和《叙雪堂故事删誊》主要记录的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关于秋审的旧事,其中记录了秋审、朝审的具体执行细节和时间的变化,对于研究清代乾、嘉、道三朝的秋审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张生教授在题目为《从司法角度看中国近代习惯法的变迁》的演讲中,从近代民事立法中“习惯”与“习惯法”的翻译与表达入手,分析了近代民法意义上的“习惯”概念,他认为在个案中习惯是确定的,作为普遍性的习惯法,不仅需要“有权确认”,还需要具体条文化、系统化的特征。

  《中国法律评论》评级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齐梓伊主持青年论坛。与会青年学者就“议事以制”、“汉代司法制度‘任证’之起源”、唐代复仇话语中的法政逻辑等作了发言。

  (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供稿,北京市法学会联络部编辑)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
Baidu
map